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力项目中心 >> ★领导艺术 >> 卓越领导力=善+仁
    
  双击自动滚屏  
卓越领导力=善+仁

发表日期:2018年6月7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809 次

    曾子论述“平天下”的具体操作方法,讲到“为政在人”,并引用《尚书.康诰》“惟命不于常”,点出执政者为政的核心。他赞同《楚书》中的话:“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将“善”、“仁”这两个基本道德修养提至为政的高度。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一代君主,只有会爱人,仁以待民,选拔贤才,用忠信的品德得到天下,自高自大的人绝对不会长久占有天下的使用权。

    曾子认为领导者不仅自己品德要高尚,同时也要善于用人,不拘一格提拔贤才为国效力。秦穆公不在意百里奚的奴隶身份,重用提拔,充分发挥其才智,为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做出了贡献。这就给我们企业领导者很大的启发,要成就卓越领导者,就要做到善+仁:

    1、善

    古人还讲到“为职择人则治,为人择职则乱;任人唯贤则兴,任人唯亲则衰;用当其才则安,用非其才则怨:用当其时则佳,用失其时则废;异质互补则强,同性相斥则弱”。这就是说要根据岗位的需要来合理选人,择优用人,尤其是对基层主管的年龄、文化、能力、性格等因素结构要进行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和作用。

    近段时间,笔者为多家私企做管理咨询和培训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大量的不称职者,因人设岗的情况十分严重,"人才"的选拔也不是依据人的能力,而是依据其与领导的亲疏远近,只有"亲才"才是"人才",它们不重视对人的培养,真正的人才也很难得到信任与重用,由此导致组织发展日益侏儒化。

    其实,辩证地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规模不大时,任人唯亲甚至还可以起到稳定组织、高昂士气的作用。但是,企业做到相当规模时,很多牵涉到组织运营才智方面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士去处理。一旦由于任人唯亲所至,一些重要的岗位,尤其是关乎企业存亡大计的特殊岗位,被非常不适合于该岗位需资历的人员占据,势必会对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就拿上周我应福建一家民营医院之邀,为其培训职业化课程来说,这就是一家由个体诊所发展成的民营医院,在规模上,虽然从"诊所"变成了"医院",在身份上,也从"医生"变成了"院长",但是,在经营意识上,依然是小农意识,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通过兼并、注资改制的医院,同样是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比如财务、收银、采购、行政等,全是"自己人"。看到这些情况,我不禁感叹--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是民营医院必须要转变的思路,没有人才的医院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医院,没有人才的医院也是不可能赚钱的医院。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这是党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干部的基本准则,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呢?有的领导干部担心的是自己的高职位,害怕更加有德有才的人,把自己挤下政治舞台,于是,甚至就产生了一种"排贤"的思想根蒂,而招至身边的"臣子"并不一定是"贤能之人"。试想想,这种用人制度怎么会不导致本身红火的企业慢慢的衰败呢?

    我们常常看到每一个行业最先发展起来的企业往往在业界都会留下“黄埔军校”的美名。这些企业无不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因得人才而发展,因发展人才更多,因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人才流失,因人才流失而倒闭。而从中流失的人才不是另起炉灶,就是为他人所用。国内企业想做大做强,能不难吗?

    2、仁

    “义”当然很重要,因为有“仁”,因为你要实现“仁”。“仁”包括“义”,所谓“仁义”。我关怀老人,这是“仁”,我也要因时因地恰如其分地对待他,这就是“义”。还有一个尊敬的态度与行为问题,这就是“礼”。怎样对待人,对待得恰当不恰当。还有“信”,比如产生一种信念,你自己能不能启发一种信念。更多的一连串的德性因为“仁”就出来了。

    一般说“仁”包括“忠”、“恕”这两点。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般人讲到这里就完了,没有想到怎么从“仁”推出“义”的概念。“义”者,宜也,做合宜的事情,do things right,甚至更进一步说,do the right thing in the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way with the right purpose,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为正确的目的而做正确的事情。

    “仁”是内在的,一种同情心,一种关怀,一种情操。“义”是一个反思,对外在事物的判定。其实它也是发于内,所以还是内在的。孟子跟告子辩论,告子说你这个尊敬长上属于外,但是他没想到是我来决定他是不是长上。“仁”里面已经包含了这个因素,所以孔子认为“仁”是很重要的一点。伦理并不是一种情绪,也代表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所以说格物致知。

    仁慈本身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它是我们生活的中心要素。仁慈的力量惊人,足以让我们洗心革面——说不定比任何心态或技巧的威力都大。谭小芳老师了解在一项研究各种旨在发挥“人类潜力”的哲学和技巧上堪称先驱,他研究过林林总总的方法,例如吠陀哲学(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学)、幻觉、劳筋动骨、静坐冥思、催眠和禅学。他在临终前的一次演讲中说:“常有人问我,转化生命最有用的技巧是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我实在有点难为情,可是我必须说,最好的答案就是——仁慈一点。”

    “仁慈”的领导者不害弱小,不仅如此,还会帮助弱小成长。爱心体现在付出上。这便是行布施,做利他的事情,比如:人与人是竞争的关系,给予他人(竞争者),对自己的伤害是双重的,著名领导力专家谭小芳老师了解到,当年李嘉诚将自己的原料给自己的竞争对手,以便竞争对手不死掉,这正是“仁慈”的体现。所以,“仁慈”是一种伟大的人格,仁者无敌啊!没有“仁慈”之心,布施是不可能真正发生的,故“仁慈”生“布施”。

    德行领导在华人社会为员工所普遍期望。我们对大陆38家企业的1025名员工、我国台湾11家企业的1188名员工和香港两家跨国企业的256名员工进行的研究发现,华人员工对领导者有高的仁慈期望,而这种期望在大陆和台湾较高,在香港次之。相反,尊重威权以香港最高,大陆次之,台湾再次之;而较年长的员工则显现较高的权威尊重,较高教育水准者则呈现较低的权威尊重。这些结果表明,对华人员工而言,仁慈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威权领导却可能不易接受,尤其是对年轻且高教育水准者而言。

    另外,科学研究证实——仁慈的人比较健康长寿,比较受人欢迎、生产力较高、事业较为成功,也比较快乐。换句话说,仁慈的人比较强健,势必要比欠缺这种特质的人更有趣,也更能拥有完美的人生。仁慈的人等于有更好的装备,去面对人生的诡谲莫测和惊涛骇浪。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