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论文代写与包发表 >> 人力资本服务流计量的一种新分析框架
    
  双击自动滚屏  
人力资本服务流计量的一种新分析框架

发表日期:2018年6月13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804 次

——基于居民消费支出角度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服务流,居民消费支出,劳动报酬法

 

一、序言

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的威廉·配第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对人的价值进行研究的学者。配第(pedi,1667)在国家实力的比较研究中,采用“生产成本法”,以计算出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W.法尔(1853)首次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对人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法尔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财产、收入和税收,他更重视人的收入能力,采用的是一种现值收入。

L杜布林和AJ.洛特卡(1930)等人对法尔的现值收入法做了发展,认为: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投资的产物,在在人的生命周期内,每年都会产生一定的价值,这样就形成了若干年的收入流量,把总的收入流量(收入能力)计算成现值,就是人力资本的价值。舒尔茨(1969)用受教育年限来计算人力资本。把在校天数152天视为一年,用“等量的在校年”调整初等教育的在校时间。这种方法虽然简明可行,但对不同的学历层次没有考虑,也就不能准确测算人力资本量与质的差别。A•麦迪森把初等教育年限数每年给予1的权,中等教育权数为1.4,高等教育权数为2,经过调整,他计算出了182019926个国家的1564岁年龄组的每人受教育年数的人均人力资本存量。李建民、王金营(1999)人才与非技术劳动的分解法,研究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王金营(1999)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对改革开放后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樊刚(2000)也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来计量人力资本,并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

穆力干和萨拉伊马丁(1995)提出了超越对数总量指数法,对教育年限法进行改进。他们用构建超越对数函数和回归方法选出一种最优的指数比较方法,并且认为这个理想的最优指数体系的评价标准就是预期误差作用最小。随后穆力干和萨拉伊马丁又使用了历时的和跨部门的迪维西亚指数方法对此进行改进。最后,他们确定GTS Geographical Traveling Salesman)方法作为人力资本的计量方案,并以1980年加里福利亚的人力资本水平作为人力资本比较单位。

 

二、人力资本计量的基本思路:劳动报酬法

从现有的对劳动报酬法计算人力资本的批评来看,主要是认为中国的劳动者在工作中提供的人力资本并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实质是基于认为中国人力资本配置制度不合理而产生的一种批评,但本文认为这种批评是缺乏说服力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的,理性的经济人有一种能力,处理失衡的能力。在经济中,计量模型中使用的变量的数据应该是实际投入到经济中的生产要素,这也是为何在计量劳动力要素要扣除失业人口,计量物质资本要考虑折旧和资本闲置的原因。同样,在包涵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也应该是投入到经济中的实际人力资本投入量,也就是人力资本的服务流。这样,理想状态的人力资本存量(经济中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总量)和实际投入到经济中的人力资本服务量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浪费率),在不同的经济中这个差别可能非常巨大。经济中给予人力资本的报酬不是对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回报,而是劳动者使用的人力资本的回报,或者说是对人力资本服务流的回报。

决策时,理性经济人做出效用最大化决策。由于处理失衡的能力的存在,个人总会选择与报酬相一致的努力程度。如果个人的收益太低,个人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谋求收入的增长,二是选择自己的努力程度。当收入增长的目标由于制度等因素而无法实现的时候,个人就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使工作中的报酬和努力一致。这样,即使在无法选择退出的情况下,个人也可以选择努力程度(人力资本的使用程度)来处理可能存在的失衡。在现实的生活中,现有的制度安排越来越能够激励人力资本的使用,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一部分群体(如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已经能够使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得到充分的使用,因此,劳动报酬计量人力资本会使人力资本的服务与收入不相等的的批评使站不住脚的,由于理性经济人的存在,经济中的人力资本的服务流会与收入流均衡。

劳动报酬法的一个优点是它正好反映了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本的服务流,个人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就相应获得一定的报酬,可以很好解决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投资作用滞后,人力资本的折旧问题以及人力资本的闲置问题。经济活动中,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作用的滞后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另一个优点是处理了人力资本积累的问题,相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更需要不停的积累,初中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学教育,而高等教育的成功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等教育,人体的知识和技能总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劳动报酬解决了人力资本积累的问题,如果个体的人力资本提高,相应地,人力资本拥有者的报酬也会相应增加。第三个优点是计量相对简单,劳动报酬的数据也可以获得。第四个是不用假设人力资本的同质性问题。在教育年限法计量人力资本的时候,各级教育的教育年限无论是否加权,都是假定教育是同质的,这一点缺乏说服力,与现实经验也有一定的差异。

同样,人力资本的折旧与干中学的人力资本也自然在劳动报酬中获得了体现,理论上讲,用劳动报酬法来计量人力资本是无可非议的。关键在于实际数据获得上的难度。

在个人的收入来源中,有人力资本来源,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来源等等。人力资本的报酬主要蕴涵在个人的劳动收入(劳动报酬)当中,而劳动报酬可以分为纯体力劳动的报酬和人力资本的报酬。当然,纯体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报酬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这也导致了人力资本报酬计量的困难。设想一个零技能的工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无论一个人是大学、博士毕业,还是文盲,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零技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但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零技能计算人力资本的方法有一个假定:纯体力劳动的报酬只是体力的报酬,它是不变的。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隐含的假定:体力劳动的报酬不是一种投资,而是一种消费,其支出和所得应该是相等的。这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证明:首先假定纯体力劳动的报酬是不变的。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上讲,纯体力劳动的边界生产率应该是不变的。那么,个人的劳动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纯体力劳动的报酬,一是人力资本的报酬。

那么,就可以用一个人纯体力的支出来代表纯体力劳动的报酬,如果能计算出一个纯体力劳动的为了维持体力的支出,这样,从理论上讲,就可以一个仅能维持自身生存的人的用于基本生活支出的货币来表示纯体力劳动的支出,从而代表纯体力劳动的所得。

总公式为:人力资本服务流=(农村总劳动报酬-纯体力劳动报酬)+(城市总劳动报酬-城镇纯体力劳动报酬)

 

三、我国历年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本服务流的计算

1、纯体力劳动报酬的计算

纯体力劳动的收入是计量人力资本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在人的劳动收入中既包括人力资本的收入又包括纯体力劳动的收入。计算纯体力劳动的收入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拟从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出发,利用基期的获得体力的消费支出来代表纯体力劳动的收入。人力资本是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同一投入可能是人力资本也可能不是人力资本。比如,在欠发达国家的贫困山区,增加的食物可能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但在发达国家,食物无法记入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因此,本文根据我国的特点,将人力资本投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年以前,这个时候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1990年以后是温饱向小康过渡的时期。因此,可以假设,在1981-1990期间,利用基期的数据来表示这个阶段的纯体力劳动的报酬。而本文拟利用平均的生活支出,纯体力劳动需要消费一定的食物,而代表性的纯体力劳动是一个社会平均的生活消费资料的支出来代表。根据以上的分析,纯体力劳动的报酬可以用维持一个人体力所花费的开支来计算。本文拟用不同阶段城市居民的处于平均生活状况的居民家庭代替维持一个纯体力劳动者的支出,并借此获得纯体力劳动的报酬。

2.总劳动报酬的计算

国民经济中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计算面临这样的问题:城镇居民的劳动报酬容易获得,可以用城镇居民的工资表示(本文采用总收入中减去其他收入)。但农村居民的劳动报酬获得的难度相对较大。在现有的统计资料中,农村的居民的收入是按照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收入这几个部分来分类统计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指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业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可以作为部分的体力和人力资本的总报酬,而家庭经营收入部分是人力资本的收入,部分是物质资本的收入,物质资本部分的收入需要从总的家庭经营收入中剔除。因此,如果获得农村劳动力劳动报酬中资本报酬的部分,再用家庭经营收入减去利用资本获得的报酬,可以得到人力资本的报酬。根据这个思路,本文搜集整理了农村居民的用于生产的生产性固定资本的数据,然后再辅助于一定的资本报酬率,从而获得家庭经营收入中资本来源的收入。在得到了纯体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总报酬之后,从总报酬扣除纯体力和物质资本的报酬,余值可以被认为是人力资本的报酬,也就是人力资本的服务流。

中国历年总的人力资本的服务流是农村人力资本服务流和城市人力资本服务流的加总,计算出结果在表3显示出来。

 

四、结论

人力资本的计量是一个自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以来就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利用报酬法对中国近二十年的人力资本的服务流做了计量,鉴于中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本文对中国城市和农村的人力资本分别作了计量,是一个新尝试,就二元经济的中国而言,这种区分是必要的。但是本文的计算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可能导致人力资本的高估或低估。主要体现在:

城市居民的收入中,有部分可能来自经营收入的收入没有从本文计算的收入中剔除,这样可能高估了城市居民的人力资本;将农村居民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都按照一年期的固定利率来计算物质资本的利息,可能也存在低估生产经营费用的获利能力,从而高估了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计算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隐性或灰色收入没有进入到居民收入的范围中去,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居民的人力资本。

总的说来,劳动报酬法计量经济中人力资本的服务流是符合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思路和要求的,而本文提出的用成本和收益法结合起来计量人力资本也能够较好解决一些人力资本计量中固有的难题,虽然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且,数据也需要进一步整理,但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经济中人力资本数量的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2.《新增长理论》第225页,朱勇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报酬递增的源泉》,西奥多,W,舒尔茨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

4. 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出版社1992

5. 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1991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