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论文代写与包发表 >> 以人为本与当代美学建构
    
  双击自动滚屏  
以人为本与当代美学建构

发表日期:2018年7月23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893 次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美学现状,美学建构,人学美学

 

胡锦涛同志2010年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它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本精神,而且也是对人学理论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目前学界也开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文学艺术的最终目标,即以以人为本理论为指导,来建构当代的美学。

 

一、以人为本的阐释及其科学内涵

 

1、以人为本的阐释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后,2004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对以人为本深刻内涵做出的明确界定。2007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做出了完整表述:“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中的“人”从不同的层次理解其所指也有所不同美学现状,可以从集体和个体两个层次加以理解:

作为一个集体概念,它意指全人类。胡锦涛同志在谈到奥运精神时就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里的“人”就是针对“人类”整体意义上使用的。作为一个个体概念,它指每一个个体的人。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以人为本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从个体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高扬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2、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想。马克思指出:“人始终是一切实体性东西的本质。”[]马克思为以人为本思想奠定了坚实的人学基础。因此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新时代的阐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发展是其理论核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更是其目标所在。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强调以“人”为出发点,是以实践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旨趣。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新的发展观,折射出了对人的极大关怀,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实现了巨大的转变。

 

二、当代美学建构问题

 

1、美学现状

自从18世纪中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类始终没有停止对美的追求和探索。中国美学的学科建设,严格意义上说是从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等引进西方美学术语与理论开始的,但是对美的问题的思考确实历史弥久,有着自己民族的特色。他们主张通过美与艺术,来涵养整个生命与人格境界,追求把丰富的生命、整体的人生作为审美实践的对象,追求人生的现实生存与审美超越的统一。这些学说拉开了现代意义上中国人生论美学的序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儒道两家都体现出关怀人生、关注人格的立场。

我国世纪末所开展的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其旨意也是要求关注人的命运、人的生活、重视人性,从而使人在最大的程度上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自由,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对于促进人文精神和我国美学的发展都是极其有意义的。因此当代美学研究必须立足于人,从人出发。

 

2、美学的发展趋势

建构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20世纪的中国美学就在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基点”,为此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几次美学热潮和一些重要的美学派别。[]各派别都是为了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努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美学现状,正呼唤着一种新的美学精神,中国当代美学应走向何处?这实际上是一个根据时代要求重建中国当代美学的大问题。

中国美学在其主流上呈现出了三个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哲学美学的重建;二是人文精神的高扬;三是个体主体性的彰显,这使中国当代美学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关怀。其中人文精神的高扬将意味着中国当代美学将要超越实践美学,真正跨入人文美学的新时代。中国当代美学不仅是以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为终极关怀的人文美学,而且更是一种有别于以往各种人文美学,已经深入到个体人生境遇层面的生存性的人学美学。

 

三、建构当代人学美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一种人生论美学,一种人学美学。马克思的关于“劳动创造了美”、“审美自由”的理论都可以说是人学美学的滥觞。

如果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的核心归结为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解放,那么这一理论其实是一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始终的,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的扬弃,到我国今天对以人为本的倡导,应该说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从《手稿》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再到马克思恩格斯后期的著作,清晰地描绘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发展的一条红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2、建构当代人学美学

2007年底召开的“转型时期的中国美学问题学术研讨会暨《曾繁仁美学文集》出版座谈会”上,钱中文、曾繁仁等多位学者在“转型期中国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学科前景”这一问题上强调,以人为本是转型期美学理论建构的基本立足点;关注人自身、重视人文价值建构,应是中国学者探寻美学出路的着眼点。曾繁仁指出,当今美学的发展应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关注“人”的问题,以“人”与“人性”探索为旨归,美学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人学,并且中国人民大学的成复旺以个体的人为出发点提出人学美学的构想。

纵览中国美学史,我们会发现整个的中国美学就是对人的生存和生命意义不断追问的历史,甚至可以说,人学美学就是中国美学的主潮。我们可以建立一门融汇中西古今,既能从中国传统和当代深厚的人学美学资源“接着讲”,又能从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想“接着讲”的当代人学美学学科。这种美学学科高度整合了中西人学美学的各种资源,是一种现代学科规训意义上的人学美学美学现状,它既拥有中国古典美学的直观洞悟的特点,又具有西方美学体系性的特点,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它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尊重和自由本性的张扬。

美学的建构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层次多向度的课题,人们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以研究。而以人为本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而且是更加贴近美学自身特点的研究视角。走向人学美学既是历史的诉求,也是现实的呼喊。“人学美学”面向人生现实,时刻关注人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拓展了美学的空间。这种以“人”作为基点建构的“人学美学”应该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之一。以上笔者从以人为本出发,对当代美学的建构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注释: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892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李泽厚.世纪新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