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论文代写与包发表:18305759080 >> 未来定向和社会化
    
  双击自动滚屏  
未来定向和社会化

发表日期:2018年7月4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929 次

1.未来定向的概念

1.1 未来定向和时间洞察力

个体的社会化都指向未来的, 未来定向是个体时间洞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格社会化的完整的组成部分。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包括对过去, 现在, 未来总的心理表征。时间洞察力不是一个单维度量, 它包括认知和动机两个方面, 黄希庭认为,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 ( 或行动倾向) 的一种人格特质 。时间洞察力是一种能力特质, 因为时间洞察力与人们对时间的感知、记忆推理对时间价值的理解,对当前时机的把握, 时间的管理, 对未来的决策等, 存在能力上的差别;时间洞察力是一种动力特质, 因为时间洞察力又与人们对时间的价值观,对个人未来的理想和追求, 对时间的情操 ( 责任感, 义务感, 荣誉感, 事业心??) , 对自我的监控, 都存在动机上的差异, 具有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 。未来定向是时间洞察力的一个部分, 在对时间洞察力和未来定向的研究中, 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论对于这两个概念有不同的定义。这些理论会[4]方法论来源精神分析, 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Kastenbaum(1961)认为未来定向是对“未来事件的一般关注”。认为个体与环境是相互独立的 但是Lewin 。情景变量影响时间洞察力 认知和情景因素的结。合对于个体发展出长度小的未来定向是很有好处。认为未来时间定向是半稳定的Gjesmer(1981)人格, 根据未来的主题内容人格变量没有差异性, 也就是说他的研究结果解释了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与所期待的未来事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对期待。的希望还是害怕使得个体会在趋近目标和回避,目标中作出选择 也就是说对所期待的结果 希, (望还是害怕决定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因此,后来研究未来定向时将心理距离和Gjesmer感知工具性作用作为变量,研究他们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认为未来定向与目标距离是相同Lens(1982)的,是对长远目标的实际行为的期待,工具性未来定向的评估动力性和认知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未来客观目标的主题内容,未来定向和成就动机的关系很好的解释了这个理论和在未来定向Nurimi(1989a) Nuttin ( 1984) 的框架中青年人对未来目标的设定, 比较了个人动机和对未来的看法以及个人对未来可能性的知觉。Nurimi(1991)认为未来定向是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 目标, 希望以及期望, 未来定向往往与青少年的积极的结果联系在一起。

1.2 未来定向的理论来源

从未来定向的理论研究和测量方法 ( 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化和非个体化, 结构问卷, 测验和投射测验) 的研究中发现, 未来定向基本上基于复杂的认知—动机系统的研究, 一部分未来定向的研究着重于认知方面, 研究未来定向的范围和一致性, 另外一部分对未来定向的研究集中于动机方面, 测量个体近期或者远期未来的主观需要以及对需要满足度的期望。从认知角度看, 未来定向的的狭义定义受它本身的限制, 指测量未来时间洞察力的长度和一致性 ( Wallance1956) 或期望的密度 ( Kasten-baum1961) ,Rotter(1966)区分出了内在控制和外在的控制, 在其基础上 Trommsdorff&Lamn ( 1975)提出了认知结构的另外一层面: 内在判断与外在的因果关系。未来定向作为认知图式是指根据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对未来事件的建构。这种预期的认知图式在伸展广度, 区分性, 精确性, 一致性, 现实性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认知图式的关注未来事件的内因而不是外因, 关注可能自我的发展或者环境的可能变化, 或者按照主题内容的各个期望进行组织和结构化。主题内容是指在具体环境中个产生相关的目标和动机, 它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发展。从动机和情感的角度看, 未来有可能是积极的, 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未来定向的情感质量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个体的未来不仅包括认知图式,也包括目标, 希望, 害怕以及愿望。动机和情感的层面与认知结构关系很复杂, 由不同的情景背景和期望的主题内容决定。动机理论认为未来定向是激发动机的重要因素(Nuttin1964).人类的动机指向于在不远的将来或很远的将来能实现的目标, 这些目标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结果或者满足特定的需要和愿望, 或者是为了回避某种焦虑和非期望的事件。动机会在需要满足期望中激发。Trommsdorff &Lamn(1980)强调了未来定向是多个层面, 继承发扬了 Lewin(1948,1965)时间洞察力的研究, Lewin 认为渴望, 希望, 害怕, 目标以及预期都是时间洞察力的内容, 影响人格发展决策, 成就动机和社会交往的理论研究。现代的期望价值理论就是对 Lewin 理论的继承。现在对未来定向的理解是多个层面的认知—动机建构,个体未来的认知图式因时间结构因果关系和对未来事件可能发生的主观判断而有所不同;个体未来动机和情感质量因未来的情感质量 ( 在多大程度上体验到积极或威胁) 和具体的主题内容 ( 目标) 而有所区分 。

2.未来定向的预测因素

研究者对未来定向的研究涉及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不同国籍, 不同的社会地位, 不同社会类型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对未来定向的传释有很多, 研究者研究了未来定向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未来定向对焦虑 ( Krauss) ,自我概念 Platt and Tayor) ,成就动机 ( Gjesme DeVolder) ,内在控制 ( Platt and Eisenman) 的预测, 也研究了未来定向与其他可观测行为之间的关系, 成就 Rayor Rayor and Entin Gjesme) 延 迟 满 足 Gjesme Trommsdorff)问题解决 ( Dorner) 消费行为 ( Bouwen) , 在这些研究中, 有的研究未来定向能很好的预测观测变量, 但有的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是未来定向受到了其他额外变量的影响,使得未来定向的预测作用减弱了。在本文中, 对未来定向的探索主要是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未来定向的主题结构的内容 ( 个人的兴趣爱好,目标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因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会影响到未来定向的内容及深度。本文详细论述了对个体生活有普遍意义的未来生活层面即教育, 职业, 家庭等角度分析个体的目标, 成就动机, 可能自我等未来定向的差异。

2.1 性别角色定位影响未来定向的内容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社会化影响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角色定位, 影响不同性别未来定向的内容和程度, 因此性别差异是未来定向研究中的重要的观测变量。但对未来定向的性别差异研究缺乏一致性, 有研究得出男性较之女性对未来职业定向更感兴趣, 也有研究得出男性和女性不管在未来教育定向还是在职业定向都没有显著差异但从纵向的角度看,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未来定向的差异逐渐在缩小。不同性别在长远目标和生活目标上的成就动机存在差异。尤其是 20 世纪 60年代和 70 年代, 女性的成就动机比男性更受可接受的性别角色洞察力的影响。Astin &Nichols 研究了生活目标的高成就动机的男女性, 男性对与科学和技术相关的职业更感兴趣, 比女性更渴望赢得名望, 赚取更多的金钱。女性更关注个体的舒适性以及成为利他的人。Fiorentine 认为在价值观上存在性别差异, 女性看重利他, 男性更看重名望, 这种价值观与传统社会角色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要求有关, 但验证他的假设中, 他得出尽管女性在近几年更看重社会地位, 认同, 权利, 但他们对“利他”的目标并没有减低。女性教育和事业目标的改变与他们价值观的改变有关, 从纵向数据看, 男性和女性的价值观和计划趋向一致Nurmi(1991)在平等主义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未来定向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当观测变量有变化时,性别差异还是存在。感知工具性作为变量时Gjesme) , 发现女性的女性趋向成功的成就动机受感知到当前任务的工具性作用的影响。一般说来, 女性比男性更看重任务的工具性。

2.2 年龄差异影响未来定向的现实性

未来定向的年龄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是个体从儿童发展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青少年面临着角色变化,社会对青少年的发展又有了不同的期待。个体随着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 他们对人际未来的观念变得更为广阔, 更为现实, 更为目标取向Klinsberg假定, 未来对于儿童期不现实的幻想来说是一种避难所, 但是在青少年期却成为一种现实的成份 。Buhler 指出, 随着个人由青少年向成人中期过渡, 在目标的自我确定水平和达成这些目标的手段上有一种自我确定水平和达成这些目标的手段上有一种逐渐增加的趋势。Lessing研究认为, 年级越高, 越可能从空想转为现实。在研究行为不良和行为良好的学生中发现, 行为不良的学生的对未来生活的主题内容的更为现实,他们对遥远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希望, 但对近期的未来的感到害怕(Trommsdorff,1979a) ,行为不良的学生对害怕的未来的构建比对希望的未来的构建更为现实 ( Trommsdorff, 1980)

2.3 区域资源限制未来定向的选择

不同文化, 不同区域, 不同的资源利用, 或多或少影响青少年的未来定向。城乡之间可利用的资源是不同的。在农村, 青少年不能很好的获得资源, 这地理位置的差异限制了这一地区的青少年建立积极支持性的社会网络, 也就是说青少年缺乏能帮助他们顺应社会的力量 ( Markstrom,Marshall,&Tryon,2000) 在农村青少年会因为缺乏职业选择的机会对未来职业定向逐渐失去兴趣( Nurmi, 1994) 。但也有研究指出低收入的, 来自农村的非洲籍美国青少年更期待未来, 制定计划实现目标。这鼓励了研究者对非洲籍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早期未来定向的研究了得出积极的结论( Brody&Flor,1996MeBride Murray&Brody,1999) 。但这样的研究很少, 尤其在教育领域和职业领域中, 因此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

2.4 主流文化限制未来定向的可能自我

未来定向受社会主流文化强加给青少年可能意象的影响。可能自我有着种族差异, 受到文化知觉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 不同的社会文化对青少年可能自我的刻板效应有不同的。亚洲人,黑人, 西班牙人, 白人知道他们各自在学业表现上的定势, 并且这种定势反映在可能自我中。黑人知道如何回避在学业上的失败的定势 ( 这是黑人害怕成为的可能自我) , 亚洲人在学业获得成功期望高 ( 亚洲人积极的可能自我) 等等。在研究中发现, 女性的可能自我比男性更为复杂, 女性比男性更关注人际关系。女性关于人际关系的叙述最多, 男性和女性关于未来职业和工作—生活的叙述是一样多的, 在叙述可能自我中女性更喜欢叙述下列的生活事件, 事业, 婚姻, 子女, 离婚, 丧偶。Segal etal(2001)年在预期的生活事件叙述研究本科生的可能自我, 从可能自我的五个纬度: 心理的复杂度, 生活角色的复杂度, 人际关系的成熟性, 解决冲突的能力, 以及利他主义研究男女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 女性比男性更重视人际关系, 在心理上的复杂性, 生活角色的复杂性, 以及解决冲突能力上女性的得分高 。除了以上提到的要素, 对未来定向的研究涉及了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环境等等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了他们的兴趣和时间广度,反映了他们预期的生命全程的差异。研究证实了社会底层的青年更期待未来的职业生涯, 但中层的青年对教育, 职业, 娱乐生活更为期待 。在这里不详细论述了。

.未来定向相关研究

3.1 未来定向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

未来定向中对自我同一性的思考和准备( Nurmi) , Marcia 模型认为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自我排斥, 角色冲突等自我的身份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1)承诺的内容(事业, 意识形态, 性别定向)(2)自 我 探 索 的 范 围(3)具 体 决 定 的 承 诺 力 度(Bosma) Bosma&Grotevant 重新解释了 Marcia 模型, 强调了在生活不同层面通过自我探索以及自我承诺不同水平描述自我的发展, 而不是强调自我的身份。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承诺的内容与未来定向的目标和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 Jari-Erik Nurmi,Rachel Seginer&Millicent EPoole(1995)着重研究自我探索和自我承诺在跨文化研究中未来定向的差异。在不同文化 ( 比较了澳大利亚, 以色列, 芬兰) ,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影响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与他们的文化一致。与年龄相符的常规的过渡以及组织变化的文化差异反映在青少年的未来定向的目标设置中, 未来定向的时间范围, 以及自我探索和承诺的水平中。澳大利亚的青少年对教育和职业的思考、探索、承诺比芬兰和以色列的两国常规性压力要大, 因此澳大利亚的青少年在未来教育定向中自我承诺的力度要高于芬兰的青少年;澳大利亚的青少年在未来职业定向中自我探索的水平较之芬兰和以色列高;澳大利亚的青少年对教育、职业、以及教育相关的热点的希望预期实现的时间要比芬兰和以色列的青少年要找。芬兰和以色列的青少年对未来婚姻的希望预期实现的时间较之澳大利亚要早, 并且对婚姻的自我探索和承诺的水平较之澳大利亚要高 。

3.2 自我效能, 内在控制, 角色认同和未来定向的研究。

Nurmi(1991)和其他研究者(McCabe&Barnett,2000 Trommosdorff, 1983)就已经指出自我效能感影响青少年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 ( Bandura) 。按照 Ban-dura 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如果个体怀疑他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时, 那么他就不能成功的完成任务或者不愿意尝试。在未来定向的研究中发现, 要是个体对未来的成功的信念不足时, 那么在未来职业定向和未来教育定向相对来说就会很小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方式即从先前经验或者从他人的经历中产生相同的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经验来说, 经常经历或者目睹失败, 他们对未来的定向就会很消极或者不能很好计划未来以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青少年对未来的结果有多大的把握或者说青少年对未来的行动要负多大的责任决定了他们如何看待他们的未来。研究者发现个人有高度的内在控制感,即他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有控制感时, 那么他就能高质量的完成任务青少年也就愿意留在学校青少年的控制感和责任感的发展水平影响,青少年对未来教育和职业定向,也说明了青少年之间的差异。青少年控制感和责任感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密切相关按照Adams and Marshall(1996),同一性的发展能帮助青少年认清未来的潜在发展。在一项个案研究中发现,自我同一性的完成与积极的未来生活定向相关 ( 对未来的思考以及个人控制感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角色的混乱与消极的未来生活密切相连 ( Pulkkinen and Ronka) 。这项研究继续说明了青少年在自我探索和自我承诺的得分高时, 对未来定向的得分也就较高。角色混乱 ( 自我探索和自我承诺度较低时)青少年对目标的设置和计划就会少, 也就是说影响到随后能不能积极地实现这些目标。

4.展望

在中国对未来定向的研究很少, 尤其是实证研究。也就是说还没有实证的研究说明中国青少年自我效能感, 内在控制感和责任感以及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与未来定向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在现行的研究中还是没有的。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其中。未来定向对于青少年来说很重要, 研究结果对青少年的指导很有意义。第一,对青少年未来定向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就能通过这样的研究对不同性别的人提出不同的干预计划,使得青少年走更适合他们的路。第二, 青少年可能自我的研究, 往往能发现主流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发现不同文化的定势, 可以让青少年克服这些文化的刻板效应, 追求积极的希望的可能自我。第三, 通过自我效能感, 内在控制感以及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使得我们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发展任务有着更加清晰认识, 给予青少年更适合的指导。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