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撰发中心 >> ★毕业论文、职称论文代写、代发表、交流中心 >> 商业经济学教材创建路径
    
  双击自动滚屏  
商业经济学教材创建路径

发表日期:2018年7月14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918 次

一、现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经济学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到七十年代末是我国商业经济学的初创阶段;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初步确立了商业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商品流通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商业经济学科体系;九十年代初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得以确立,以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为转折点,商业经济学研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如下几类:人民日报出版社《现代商学通论》(1994年版,黄国雄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贸易经济学》(1995年版,林文益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商业产业论》(1995年版,徐从才等著)。综观各种商业经济学教材,笔者认为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研究对象不明确

现有的各种版本的商业经济学教材,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表述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关系论”、“规律论”和“实务论”。“关系论”认为,商业是交换的发达形式,研究商业经济首先要从研究交换开始;商业在社会的商品交换中处于中介地位,因而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就成了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可操作性很差。“规律论”则认为,在商业这个特殊的经济领域内起作用的是两类规律:第一类是一般经济规律,第二类是商业自身特有的规律。商业经济学的任务在于阐述后一类规律。事实上,经济学意义上的商业经济研究不能把经济规律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只能是研究的结果;并且,所谓的两类经济规律并没有划分开来的必要;再者,就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看,能够被普遍接受的经济规律是愈来愈少而不是相反。“实务论”则认为商业经济学应该突出实用性,以商业业务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商业经济学就能够摆脱学究的形象,被社会所接受。殊不知,这恰恰使商业经济学与商业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混淆,最终将断送商业经济学的发展。研究对象的不明确必然导致理论体系不完整、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出现许多以政策取代理论分析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空泛化

现有的商业经济学由于研究对象不明确,又固守“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前提,因而在研究内容上有许多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复和延伸,沿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范畴,重复其结论。学生常常有“何必再学”的困惑。同时,有相当多的教材将商业内部具体操作的业务细节纳入,冲淡了商业经济学作为经贸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的学术研究氛围。研究内容的空泛化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内容枯燥、空洞、乏味,非常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许是所有从事商业经济学教学的教师的深刻感触。

 

(三)研究方法简单化

迄今为止,所有的商业经济学教材在研究方法上仍然以规范研究、定性研究为主,基本无视西方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定量研究方法的存在,导致对大量商业经济实践的解释乏力。即使在定性分析中,也是对商业自身运行的分析很少,而表面化、大众化的结论很多,缺乏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教材所应有的深度。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缺少现实经济的根基。学生普遍感觉抽象、一头雾水,学习过程中也难以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其实我们每年有相当丰富的商业统计资料可用于实证研究的。

 

二、对商业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应该说,商业经济学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我国的大多数经济类教材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在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传统经济学的不足。在我国加人WTO以后,我们的经济类教材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商业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思路。

 

(一)确定研究对象为商品交换服务的供求和运行机制

界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必须分析其学科特性和研究目标。商业经济学首先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经济学的本质就在于研究由资源配置而引起的产品供求;贸易活动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无形产品—商品交换服务。因此,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商品交换服务的资源配置所决定的供求和运行机制,而商品交换服务又涵盖整个经济活动中的贸易活动。所以商业经济学在加入WTO以后改为贸易经济学更为妥当,更容易使贸易理论融入主流经济学的体系中。这样,在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可以使贸易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分析商品交换服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分析、解释、研究、考察贸易实践提供一个一般性的理论框架,而不能将它看作为简单的只研究商业的部门经济学。

 

(二)确定研究内容

贸剔淤撇材建设的重点是确定其研究内容,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问题,笔者抱着与其藏拙不如献丑的态度,提出一个粗略的思路。

贸易经济学的内容也许可由如下几方面来组成:

1)分工与交易的均衡理论:专业化和交易的选择、专业化和综合化的均衡、交易费用的下降导致交易的发育等等。

2)市场理论:市场规律、市场原则、市场发育、市场体系、市场进人和退出的壁垒、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不同市场态势对商品交换的影响等等。

3)贸易形式理论:分析对社会、企业而言,选择什么样的贸易形式能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交换总效用。现货贸易和期货、期权贸易;纯粹买卖和商业信用买卖;买断和代理、信托、经纪;批零(超市、百货、连锁、综合商社)等等。

4)贸易企业理论:“纵向一体化”后贸易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贸易企业如何选择流通环节、流通渠道以及其影响因素、集团化和单体化的选择、贸易企业的结构与布局、贸易物流等等。

5)内外贸之间如何保持均衡:贸易顺差、逆差与内贸之间的均衡、流通领域内外资的均衡等等。

6)整个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均衡:工业与流通业、农业与流通业的均衡等等。

7)贸易管理理论:贸易扩张、贸易保护、贸易法律、贸易管理体制等。

 

(三)运用实证方法作为贸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贸易理论要融人主流经济学的体系中,要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经济学科,必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为其主导方法,这是在研究方法上贸易经济学求得发展的唯一出路。运用实证方法的关键是数量分析,数量关系是经济学所能抽象出的最高形式,不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资本论》在分析一些关键问题时都采用了数学方法。数学以其逻辑性、严密性在经济学术研究中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一门经济类的学科如果不能成功地运用数学,将永远不能融入主流经济学,永i瑟尔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这就给我们从事经贸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志们提出了相当严峻的挑战。现在,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整个流通领域中如何经济合理地配置资源、达到宏观上供求的平衡,都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很强的理论。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贸易对调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也许加人WTO以后,随着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人们将会把视线从微观市场营销学转移到宏观的贸易经济学,那时贸易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才会得到真正的重视。一门新课程的建立是非常艰难的,风险性很大,这需要我们从事经贸理论研究的同仁们在继续吸收实践、科学研究和教学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立一「1真正有完整体系、研究方法比较成熟的经贸专业的基础理论教科书。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