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化标准化 >> ★标准化管理项目 >> 企业标准化系统的策划与建立
    
  双击自动滚屏  
企业标准化系统的策划与建立

发表日期:2018年6月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042 次

  企业标准化系统的内容由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范围和任务而确定。各类企业甚至同类企业中由于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和规模不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内容都不是完全一样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应依据其实际情况策划和建立企业的标准化系统。

  国内外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化系统一般应遵下列步骤:

  一、认真进行标准法制教育和以岗位工作(作业)标准为核心内容的继续教育,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始于教育,就是要把标准化法作为企业标准法制教育的重要教材,从而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标准法制意识,深刻地认识到,有标不依或无标生产均是违法行为。

  终于教育,就是制(修)定标准后,应及时宣贯进行以标准为核心内容的岗位继续教育,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提高了职工实施标准的认识和能力。日立公司有67 500人,却有各种层次的12所培训学校,每年培训职员要占20%,从而周而复始地提高职员业务技术水平,保证公司的兴旺发展。

  我国宝钢按年销售额的0.5%作为职工教育经费,设置了占地230多亩、综合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教培中心。开展了10多个专业的继续工程教育(共有342门课程)。并设立了3 500万元的“宝钢教育基金”和500万元的“宝钢企业教育奖励基金”以奖励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学生(员),优秀科技和教学科研成果。激励和推进宝钢职工努力学科学,文化、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文化和技能。此外,武汉钢铁公司、大连冷冻机厂、新华制药厂等企业也已在岗位继续教育上创新了成功的经验。

  二、建立和健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标准化组织体系,明确其职责与权限

  企业标准化工作并不只是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基础工作。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均应设置相应的标准化组织机构。一般来说,企业应有主要领导人挂帅的标准化委员会或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决策领导机构,下设标准化办公室或标准处(科)或明确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作为标准化工作机构。各职能科室及基层车间还应有标准化领导小组或专(兼)职标准化员,从而组成一个企业标准化管理组织网络见下二图。

 

  然后,企业应通过“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各级标准化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工作任务,使其依法有效工作。

  说明:企业标准化委员会的委员一般由企业主要职能部门及主要生产车间负责人担任。

  三、培养和造就一支企业标准化工作骨干从伍

  对企业的专(兼)职标准化人员,尤其是企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和骨干人员,要进行专门的系统的标准化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他(她)们:

  (1)掌握有关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知识,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标准水平和发展情报。

  (2)学习有关管理科学知识和标准化知识,能熟练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有关基础标准,熟悉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法规。掌握有关行业基础标准。

  (3)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制定和组织实施标准。

  四、认真清理和收集企业现行标准、规章制度,并在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编制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与计划

  首先要清理企业现行的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清理,弄清企业应执行哪些标准与制度?企业现行的标准中哪些仍适用?哪些部分适用,应更改或修订?哪些已不适用应废止?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企业适用的各种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资料,并建立日常的收集渠道。

  最后,应认真拟订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和计划中去,纳入企业目标管理中去。

  五、企业各专业管理部门,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各专业管理标准体系,最后由企业标准化综合协调部门汇总,初步拟定企业标准体系框图

  如企业计量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企业标准体系结构模式系统分析,拟定下列计量管理标准体系框图:

 

  六、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参照GB/T15097等标准建立一个先进、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它是企业标准系统的主体,如一个机电工业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确定每类技术标准过程中,应尽可能深化,提高标准化程度。如设计中,可采用“SV分离法”即把产品层层分解为标准(Standard)部分和非标准(Variation)部分。如下图所示:

 

  从而使非标准部分尽量减少到最少程度,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技术标准化。

  七、重点抓好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内的企业管理标准化,制定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企业管理标准又可称管理程序文件。“管理事项”主要指为实现生产经营管理职能有关的重复性事项或概念,实质上就是管理技术事项。凡是不稳定、不成熟的重复性管理事项不宜制订企业管理标准。有些管理制度已能有效处理管理对象,也就不必要再去制订企业管理标准,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上的重复耗费。因此,企业管理标准的种类主要是:

  ⑴图样、技术文件、标准资料、信息、档案的管理标准;

  ⑵为进行科研、设计、工艺等技术管理工作而制订的有关设

  ⑶计管理、工艺管理标准;

  ⑷计量管理标准;

  ⑸质量捡验,审核及质量记录的管理标准

  ⑹经济合同管理标准;

  ⑺半成品、协作件管理标准;

  ⑻生产运输管理标准;

  ⑼定额管理标准;

  ⑽成本管理标准;

  ⑾设备管理标准;

  ⑿物料管理标准;

  生产活动原始记录及台帐及信息管理标准。

  此外还有能源管理标准、会议管理标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标准等等。

  企业管理标准既是标准,就应按GB1.1规定编写,其正文部分内容一般编排如下。

  a.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b.引用标准与法规;

  c.术语;

  d.管理职责;

  e.管理原则;

  f.管理程序;

  g.管理内容及其要求;

  h.检查与考核。

  此外,值得提出的是:一些不稳定、不成熟的重要性管理事项应该认真制订企业管理制度,而企业管理制度在制(修)订过程中也完全可以运用标准的原理与方法,使其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它们与企业管理标准共存互补,共同为促进企业科学管理作出贡献。

  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是适合我国国情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对改变我国企业的经验管理方式有其显著的作用。

  目前,很多企业在实施 ISO 9000族标准中,把质量体系文件与标准文件有机结合起来,使质量管理工作与标准化工作密切结合,走出了一条管理标准化的宽阔大道,并在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中起到桥梁作用。为我国企业管理实行现代化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按工作岗位,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工作标准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订的标准是企业工作标准。企业工作标准的对象——重复性的工作事项,主要是指与人和岗位的工作范围、权限、程序等。一句话,它是按岗位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它具体规定了每个工作岗位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任务的完成期限,完成规定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机关岗位工作的配合要求,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工作检查和考核办法等。由于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有时又被称之为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标准或服务规范等等。

  企业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是适应企业管理从“物”的管理转向“人”的管理的客观需要。它不仅使相关岗位之间的工作互相衔接,协调一致,从而使每个岗位的工作服务于企业的总目标,形成一个全员的目标保证系统,发挥企业整体优化效应和系统功能。而且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实施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并便于监督和考核每个企业职工的工作质量,只有控制人的工作质量,才能确保其产品或服务质量。

  但是,企业工作标准只是衡量企业职工工作质量的基本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或唯一依据。因此,我们既要个个岗位有标准,人人工作有标准可依,又不能把工作标准绝对化,满足于达到工作标准。而是要采取各方面措施,鼓励企业职工在达到工作标准之后,能继续进行创造性地工作,优质高效地工作。

  在制定企业工作标准前,首先要优化和合理地确定工作路线和工作岗位,然后再按岗位定“标”,以“标”选人,按劳取酬,实现各尽所能,各尽其力。具体地说,就是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整个企业工作看作一个母系统,把每一部分的工作如生产、销售、技术、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和财务工作看作是子系统,然后根据各项工作业务的内在联系,绘制出每个系统的岗位工作流程图。

  有了岗位工作流程图,就可以对每个管理系统包括多少个工作岗位,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以及各岗位之间的工作联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即可根据流程图所包括的岗位所要进行的工作制订出各项工作标准。

  企业工作标准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图样式,也有条文式,甚至具有图、表的综合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简明易懂,便于实施和考核,都应明确规定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即要提出工作数量、质量、期量要求。因此,一般企业工作标准的正文部分应按下列内容排列:

  a.上岗条件(或任职资格);

  b.岗位职责与任务;

  c.工作程序图;

  d.工作内容及其数量、质量和期量要求;

  e.与相关岗位如何协调、配合;

  f.信息传递方式;

  g.考核办法等。

  企业认真制订和实施工作标准之后,使企业职工务就各位,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化工作。既确保了产品或服务质量,又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新华制药厂、武汉钢铁公司及博山水泥厂的实践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九、遵循“共性标准在上层”的原则,依次确定企业基础标准与通用工作标准,完成企业标准体系表在企业范围内作其它标准的基础普遍使用,对企业各类标准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是企业基础标准。它应放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第一层。一般说,企业基础标准有:

  a.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

  b.数、量与单位标准;

  c.术语标准;

  d.符号、代号、信号、标志标准;

  e.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f.技术制图标准;

  g.抽样与统计方法标准等。

  对技术标准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是技术基础标准,如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等就是技术基础标准。对管理标准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是管理基础标准,如企业管理术语标准,企业管理部门代码标准等就是管理基础标准。

  对于企业工作标准,也可遵循共性标准在上层的原则,把各个岗位工作标准中一些共性要求部分单独制订为企业职工守则、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作业人员通用工作标准等通用工作标准。

  最后,对企业各类标准进行协调、简化、统一,确定企业标准体系表稿,广泛征求意见后修改,完成企业标准体系表。

  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水平

  制定企业标准体系,仅仅是建立企业标准化系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认真实施各类标准,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水平。

  要实施标准,就要抓好标准实施的考核,并和企业经济承包责任制紧紧挂起钩来,也可以通过企业标准化水平的确认来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水平。

  更值得提出的是企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企业标准体系也应处于不断的修订、补充和动态发展中。切忌“一劳永逸”,使企业标准体系表流于形式,不能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



  双击自动滚屏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