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战略中心 >> ★竞争与发展 >> 企业领导如何战胜挑战?
    
  双击自动滚屏  
企业领导如何战胜挑战?

发表日期:2018年6月7日  出处: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作者:谭小芳  本页面已被访问 1492 次

    一个组织、一个项目的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一些波折,需要领导者带领员工克服困难。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各个层面:一种新产品、一条新行业规则、一次行业或企业内变革或者一家分公司的建立。挑战意味着要打破现有局面的平衡,实现一种更高层次的飞跃。

    挑战存在着风险,领导者或者满盘皆输或者实现质的提高。卓越的领导者往往在关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抓住时机主动出击,带领团队不断取得进步。在调查中,领导者都是不满现状,寻找改变的机遇,主动出击,寻求进步和提高。领导者是开路的先锋,需要有敏锐的触觉探知周遭形势的变化,注意到新产品新规则可能在行业内部引起的变动,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抓住每一次机会。

    企业的变革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如果没有企业领导者的坚决支持与推动,是变革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而企业的变革,将使企业领导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企业领导者都渴望能够创造世界一流的企业或者受市场危难之时,力挽狂澜。挽就企业于将覆之时。使企业出现与日辉煌。但变革历来都是最艰辛的历程和最严峻的考验领导折必须在信念、勇气和智慧三面进行必须的修炼,才能确保企业的变革最终达到目标。

    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马云的经历可以充分说明善于迎接挑战、不断创新的领导者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成功。马云1992年第一次创业在杭州成立海博翻译社,1995年—1997年创办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9年,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目前,阿里巴巴拥有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每天提供超过810万条商业信息,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

    马云及其领导下的阿里巴巴团队虽然风光无限,但这个过程马云走得异常辛苦,从名不见经传不被看好的小人物,到现在的商业奇才,每一步都体现着他对常规的突破和现状的打破。

    2004年,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刻,马云一反常规,在美国加大广告宣传。

    2005年,经济紧缩时期,马云居然宣称:“现在是需要烧一点钱的时候了。”

    2006年,在阿里巴巴网站看似情形一片大好的状态下,马云却在内部宣布“第二次处于高度危机状态”。

    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马云仍是反其道定了个低价—13.5港元/股,虽然冒险,却赢得了不小的口碑。

    在2008年末经济危机背景下,很多小企业纷纷倒闭,马云没有乘人之危收购这些小企业,而是帮助中小企业和自己“过冬”,拨款150亿元救援中小企业。

    2009年1月19日,马云在给阿里巴巴员工的邮件中写道:“请带上你的家人去花钱!去消费!”虽然公司受经济危机影响,但是马云非但没有缩减员工工资,反而为员工提供2009年加薪和2008年丰厚的年终奖计划。面对挑战的一次次逆向思维,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包含了马云对局势的深刻思考和体认。对挑战和困难的一次次战胜,为马云赢得了更多追随者的支持,成就了他的领导力。关于如何应对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预定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老师总结说有5种方法,这5种方法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缓解危机。

    首先,领导者要弄清楚自己会给人们造成什么风险,也就是自己会与谁的利益起冲突。了解到这一基本情况,领导者会根据利益划分出谁是自己的同盟者,谁是自己的敌对者。在商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领导者的品德和智慧都非常重要,品德会让他征集到优秀的追随者,智慧则会让他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取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领导者需要有智慧根据成员或者团队中的异常性反映发现可能的变动或者风暴。

    如果领导者不能预知风险,那么很可能会遭受危险,领导者需要时刻保持一种敏感性,感知组织的风吹草动,了解成员的思想变化,随时应对风险和准备变革。虽然对很多成员来说,接受新的思想,应对组织中的变革,改变适应已久的工作习惯并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领导者要知道,不论他们的新设想多么有理有据,他们的变革宣言多么慷慨激昂,守旧派总是占大多数。

    领导者在这时应该采取一种开放的姿态,不能把反对者都当作敌人和前进障碍,他们很可能在犹豫和徘徊,所以应该留出一个缓冲时期,逐渐扭转他们的想法。如果一开始就采取强硬的手段,很可能将潜在的支持者变成敌对者,他们会坚决反对你的建议,变得固执己见,甚至联合别人针对你。

    领导者在缓冲期的目标就是要争取到最多的支持者,一方面说出自己变革的根据,给出一个改革后美好的愿景,一方面学会做说客,用真诚的态度让这些中间地带的人相信你,支持你,虽然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只要领导者肯抱着真诚的态度耐心等待,一定会被大众接受。第二个方法是怎样干预,策略何时使用最佳。领导者在做事时要讲求策略,不能不讲究方法用权力压迫别人,要用个人的魅力吸引追随者让他们信任你,关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认识到要解决问题必须要经过变革完成。

    20世纪初,印度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很不幸福,由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掀起了广泛的响应,英国殖民者受到很大的打击。这项运动最初执行和设想时,甘地也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风险,“非暴力”、“不合作”这两个要点如何界定,如何能吸引最广大印度人民的支持,运动开展的时间、地点、持续的时间长度,英国对这场运动可能采取的镇压政策都要一一考虑,以确保运动可以达到他期望的最佳效果。

    甘地的行为是为了广大印度人民的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他首先是让印度人民认识到这次运动的正确性和深刻意义,保证最多的支持人数。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非一帆风顺,遭到了英国殖民者的无情打击,但是甘地影响最大,引发最多人响应的便是“食盐长征”,给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

    “食盐长征”开始于1930年3月12日早晨6点30分。甘地带领78名志愿者开始了像丹迪海滩的长途跋涉。在长征过程中,数以千万计的印度人参加长征队伍,他们24天共行进387公里,4月6日达到丹迪海滩。这次运动的目的就是反对英国指定的不合理盐法,在到达海滩后,甘地在万名群众面前抓起一把海盐,并将盐放入袋子中,这些行为都是违反盐法的。

    甘地宣布:“今天我们公开反抗盐法,明天我们会将其他不合理法令扔入垃圾桶,我们将坚决将不合作进行下去,知道殖民者认识到他们的法律在印度全无实行的可能。”4月6日,对印度人民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遍及印度5,000多个地区的500多万人参与了这次运动,共同抵制盐法。这次运动得到了英国殖民者、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注,一方面表达了他们要求独立的愿望,也让印度人民开始正视自己不合理的处境。

    这次“食盐长征”的背景是英国殖民者控制了印度食盐生产权,法律规定没有英国政府的许可,不允许印度人采集或者买卖食盐,并对盐收取重税,提高了盐这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从印度人民手中榨取钱财。甘地为了保证“食盐长征”的胜利,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要保证斗争的合法性,又要让它的效果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最低限度降低风险。甘地在1930年3月2日提前给英国总督伊尔温男爵写信,告诉他这个长征的计划。信件的内容如下:

    “我亲爱的朋友:

    在采取公民不服从行动前,在冒这些年我所不愿的大风险前,我愿意首先与您取得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可能性。如果印度这个国家要存活下来,如果要停下来不断由饥饿导致的死亡,必须找到能立即起作用的补救措施。我殷切地邀请您为废除这些邪恶的法律创造条件,为双方间真正公平的会谈开辟道路,但如果您不能接受对抗这些邪恶的法律;我的心也无法说服您,那么我将在本月12日携所有我能召唤去的修习所同伴,抵制食盐法。”

    甘地认为这个运动知晓的人越多越好,尤其是英国当局,如果能够成功引起他们的注意并引发他们采取一些行动,哪怕自己被逮捕,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印度人民乃至世界也会知晓这件事情,保证长征的意义为人知晓。甘地也注重参与者坚定决心和纪律的培养,在行动之前他发表过这样的演说:“我们聚在一起,从这个专断、反动的政府手中争取自由。如果我们不能料理好自家的庭院,又如何去管理者政府呢?因此我要求你们,从现在起学习秩序和规则。”

    甘地同样注重运动的安全性,这次运动矛头直指英国殖民统治着,很有可能双方会产生激烈的冲突,为了最大化保存力量,保证行动的正义,将损失降到最低,他要求参与者保证不实施暴力行动。他要求人们宣誓“我们,艾哈迈德巴德的公民在此盟誓,我们将与战友并肩作战直至取得独立,我们宣誓将通过和平、正义手段取得印度的自由。”不出甘地所料,“食盐长征”结束一个月后,甘地被英国当局投入监狱,被囚禁9个月,直到1931年1月26日才被释放。同年3月4日,《甘地—欧文协议》签署,宣布印度的独立地位。甘地的“食盐长征”获得了胜利。

    第三,当领导者不小心陷入危险境地时,一定要确保有人看到或者有证据留下,这样才不会一败涂地,为自己留有余地。作为风险的挑战者,领导者很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可能被忽视,可能被诬蔑,甚至遭到打击报复。这时,一方面要求领导者拥有应对风险的勇气,一方面也要有斗争的智慧,尽量不要让自己独处,预感将要处于险境时确保有证人或是录音,这样才能在事发后及时揭发对手的恶毒行为,让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四,领导者的思路也要灵活,当在一个组织内部不能获得支持,成员对自己极端排斥时,领导者可以转到其他“战场”,借助其他组织的力量,或者其他途径让组织成员认清现状不足,减少变革的风险和阻碍。当领导者转向其他组织时,有四点情况一定要注意:及时告知不了解情况的外组织真实情况;向他们说清自己为什么要进行变革,应对这次挑战;积极从外界获取支持,比如与某个社会组织或者政府机构联系;抱着真诚的态度和耐性等下去,直到行动的成功。

    第五,和一个志同道合者建立同盟。领导者不应该是一个人处理应对这些危机,他们必须要找到合作者和支持者,在危难时帮助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之道,一针见血指出领导者错误。如果合作者寻找合适,对你将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开阔视野,取长补短。

    印度著名领袖甘地和尼赫鲁就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搭档,虽然他们性格不合,政治观点也不尽相同,年龄上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他们互补的性格却让他们配合得亲密无间,一起努力将印度向独立方向推进了一大步。一位历史学家对他们评价道:“他们虽然在想法、性格和做派上有天壤之别。”

    甘地虽然学习过法律,但生活方式简朴,就如同印度佛教徒一样,对人生、世界有着超脱的见解,对英政府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尼赫鲁比甘地小20岁,性格比较急躁,崇尚暴力革命,但是他们一直保持着真诚开放的关系,当有不同见解时及时提出,保证对方少犯错误。甘地曾经对尼赫鲁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的意见不能说服你的灵魂或心灵的时候,请拒绝我。你如果勉强隐忍,我不会喜欢。”虽然甘地认为尼赫鲁有些急躁和冒进,但是从没有否定尼赫鲁的抗争方式。

    尼赫鲁认为甘地:“改变了印度人的内心世界。他就像一位心理医生,深入病人的过去,找到了埋下的祸根,帮助人们摆脱了病魔的干扰。”甘地在得知这段话后第一时间发布了声明,向公众说明印度的解放工作并不是他独自完成的,尼赫鲁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是他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搭档和战友。

    尼赫鲁在政治斗争上锐意创新和进取,甘地在后方默默支持奉献,保证他的斗争安稳无忧。尼赫鲁曾经不想去任职国大党主席,甘地的劝说坚定了他任职的信念:“冷静下来想一想现在的局势,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放弃,虽然局势让人灰心,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下去。”甘地的话给了尼赫鲁很大的安慰,正是这段针对尼赫鲁个性的劝说让尼赫鲁抛开了个人不满,重新走到政治舞台保护自己的战友。

    领导者与搭档之间互相了解、互相鼓励支持可以在挑战面前获得极大的勇气,做出正确的抉择。领导者尽管知道挑战存在着风险,前进路上会遇到挫折,但是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走下去,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突破。也许,稳扎稳打的小步进行方式是更为有效来对付未知风险和失败的有效途径,也能够给追随者更多的安全感,更好地控制局面,以期获得更多的进步和飞跃。

    总之,面对挑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领导者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吸取教训,在失败中学习,在学习中取得进步。领导者不仅要自己及时吸取教训,不断学习,也要让团队成员、员工从中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带领一个团队在挑战面前不断进步,最终打开新的局面。面对挑战,领导者别无选择,在经历了从管理到领导的痛苦的爬升后,领导者应该有所意识,唯一的领导作风,改进问题仍然存在才能适应这个“善变”的新经济时代。这成为更加重要的新形式的领导。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